2013济南市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
| 来源:3773.中考 2013-5-16 19:53:26 |
|
济南市 2013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物理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年版)》和《济 南市 2013 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二、命题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路,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在考查学生物理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着重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展起来 的各种科学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学习 乃至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三、命题在 2012 年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 确导向和引领作用。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 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学科内容和学科能力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是根据国家教育部 2001 年 7 月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国务院 2001 年 7 月颁布的《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精神,并考 虑到我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确定的。 一、学科内容 要考查的学科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具体内容及要求列在本纲要的 “考试内容表”中。 对所列学科内容要求掌握的水平,在“考试内容表”中用字母 A、B 标出。A、B 的含义如下: A: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 识”相当。 B:理解其确切含义并能把握与其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对相关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并能在简 单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进行综合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相当。 对与各部分知识相关技能要求掌握的水平属独立操作水平。它的含义是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 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为 (测量、“会选用、使用、根据…估测…)。” 第1页 考试内容表 主题一 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科学内容 1.物质的物理特征及其分类 2.温度及其测量 3.固态、液态和气态 4.物态变化和水循环 掌握程度 A A B B 二、物质的属性 5.物质的属性及其用途 6.物体的质量 7.物质的密度 A A B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8.物质的组成 9.原子的核式模型 10.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 A A A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1.半导体的特点 12.超导体的特点 13.纳米材料 A A A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探究 记住水的密度 不涉及合金密度的计算 实验探究 技能要求 说明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五、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4.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15.热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 16.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A A B 六、机械运动和力 17.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8.速度 19.力及其作用效果 20.重力 21.弹力 22.摩擦力 A B A A A A 实验探究 不引入动摩擦系数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实验探究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第2页 23.二力平衡的条件 24.牛顿第一定律 25.物体的惯性 26.杠杆 27.滑轮 28.压强 29.液体的压强 30.大气压强 3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2.浮力 33.阿基米德原理 34.物体浮沉的条件 A B B A A B A A A A A A 七、声和光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实验探究 不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 实验探究 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探究 35.声音产生与传播 36.乐音的特性 37.防治噪声的途径 38.超声与次声 39.光的传播 40.光的反射 41.平面镜成像 42.光的折射 4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4.凸透镜成像 45.光的色散 A A A A A A A A A A A 八、电和磁 实验探究 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不要 作 面 的 像 路求平镜成光图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不要求作透镜的成像光路图 46.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8.电磁感应 49.光是电磁波 50.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1.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A A A A A A 主题三 能量 实验探究 不考查安培定则的应用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不考查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不考查 c=λν 相关的计算 第3页 九、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 52.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53.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54.做功与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55.功率 A A A B 十、机械能 56.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57.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58.机械功和功率 59.机械效率 A A A A 十一、内能 60.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61.内能、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2.燃料的热值 63.热机 64.热量 65.比热容 B A A A A B 十二、电磁能 66.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67.电流 68.电压 69.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70.欧姆定律 71.电功 72.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73.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74.电热及焦耳定律 75.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A A A A B B B B A A 十三、能量守恒 7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77.效率 78.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A A A 十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79.能源 80.核能 A A 第4页 实验探究 不提倡用导出公式进行计算 不考查繁难的电学计算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会使用电流表 会使用电压表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实验探究 二、学科能力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加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通过对 学科能力的考查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科学内容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学科能力包括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 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⑵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⑶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 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⑷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 见的意识。 ⑸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 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以上几方面能力的要求不是孤立的,在通过某个具体问题着重考查某些方面能力的同时在某 种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是 相互渗透的。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用理化同场合卷、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限定总用时为 120 分钟。 二、试卷结构 1.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为 150 分,物理占 90 分。第Ⅰ卷为 选择题,理化总分为 56 分;物理占 34 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理 化总分为 94 分;物理占 56 分,包括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 2. 组卷方式:第Ⅰ卷按化学、物理的学科顺序排列,第Ⅱ卷按物理、化学的学科顺序排列;同 一题型的题目相对集中。
|
|
|